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快讯 >详情

听君一席话,泳池里长出了“长尾”

快讯 来源 :顶端新闻 2023-08-06 18:20:14

我有个习惯,每次去游泳,都会拍张泳池的照片发个朋友圈。

有一次游泳并发圈结束,一位微信好友发来信息:“老师,请问您是专业练游泳的吗?”


(资料图片)

看到对话框里蹦出这句话我惊讶地张大了嘴——几个月前才学会换气的我,还只是一枚“泳池小白”,每次去游泳,只满足于不喝水、不沉底。当泳道里有好手出现时,我都自觉让道。虽然“人菜瘾大”,喜欢发圈,但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。于是自嘲回复:“我是‘佛系蛙泳’”。

微友大概觉得我在谦虚,发出了邀请:您知道尖岗水库吗?哪天去水库切磋切磋?

什么?!去水库里——游野泳?!这我可真的是想都没想过。

我反思着,是不是表现得谦虚反被误认为深藏不露,干脆直接说吧——咱胆量不行,水平更不行。

这件事过去两三天后,我又去游泳。当我准备下水时,奇怪的是,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位微友的话:

“老师您是专业练游泳的吗?”

入水之后,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动作,然后进行了调整:双腿的收蹬翻合以及手臂的前伸和划水多用了一些力道,腿臂动作和呼吸的交替更注意节奏。

我这是怎么了?在向“专业”靠近?不“佛”了?

想起自己保持游泳习惯,最初目的是为了锻炼瘦身和解压放松,所以在学会了换气之后,每次游泳都是近乎漂浮般地缓慢游移。

而现在,居然有了一点点“奢望”:也许,万一,咱就是说,将来有没有可能也掌握“野泳”的实力?在自然水域里,从容地游上那么两下?

微友的话,几天前我还认为自己绝不可能,但那些话语背后的肯定与鼓励,还是被我的潜意识捕捉到了,在我下一次的场景中,跳出来提示:嗨,你要不要试试,再进步一点点?

语言的力量真大。

怪不得古语里讲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一句话,能当火把,也能当利剑。

简单的一番话,说出口那么容易,但对听的人来说,话语里面启迪、抚慰和欣赏的意味,能从中得到极大的自信和力量。

比如前面那位微友的话,字数不多,其中蕴含的可能性却很大。正如商业世界常讲的“长尾效应”,轻量、零散、小众的需求,却往往包含着比流行市场更大的商机——因其能贡献良性的和可持续的市场,就像一条无穷长的尾巴。

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,说话人轻轻说出的一句话,其中的信息量和意味,在接收者心中,也许会留下一条“长尾”般的痕迹。

我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,很多种习惯的坚持,如读书、分享和写作,也是因为常常听到“良言”,获取到很多正反馈,因而在自己的行动层面形成了长久的“长尾效应”。

这次游泳之后,我决定,以后还是多讲善意的、鼓励的话。给听的人心中留下良性的“长尾”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返回顶部